番外篇 三国外的其他政权(一)

加入书签

1、羌

“羌人”分为“先古羌”(又叫东羌)和“后古羌”(又叫西羌)。共同特点是:以羊为祭祀的图腾。

先古羌为秦统一后,和东部诸族融为一体,形成汉族的胚胎。后古羌自春秋战国时期从西北涌入,发展演变成为今天的部分汉族、羌族以及西南各少数民族,包括:藏族、彝族、白族、纳西族、普米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阿昌族、景颇族、独龙族、怒族、土家族等藏缅语族。

羌人的优点是能吃大苦、耐大劳,而且勇敢善战,敢于反抗强暴,缺点是种类分散,不能凝聚为强固的政治集体,所以进入汉末三国混战局面时,羌人便成为割据者挟之以攻战的工具。

从董卓入洛至献帝东归的七年中,挟持汉帝及大臣的都是凉州军阀,他们军中都有羌胡。

董卓父曾为颍川纶氏县尉,而卓屡与羌中豪帅相交结,说明卓亦为陇西豪家。《三国志》卷6《董卓传》注引《英雄记》言:“卓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卓既以羌胡兵而立功,同时又靠镇压羌胡而升官。后来他因手握强兵而逐渐骄纵,不肯离兵回朝。卓死,其部属李傕、郭汜等仍然挟持着汉献帝及公卿大臣。

凉州军人所以如此飞扬跋扈,其军中多羌胡人是原因之一。后来以今陕甘交界地带为主要据点的韩遂及马腾、马超父子军中亦多羌胡人。《董卓传》言:“韩遂等起凉州……卓西拒遂,于望垣峡北,为羌胡数万人所围”。表明韩遂等军中的羌胡人数当不下数万,然而羌人酋豪因种类各自分散,始终未能有何作为。

蜀汉政权与羌人的关系,一直较好。诸葛亮在隆中对策时,即向刘备提出“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其实际含义,即诸葛亮用“和”、“抚”的怀柔政策以达到最大限度地让少数民族为蜀汉政权卖力气、出粮饷的目的。

总的来说,羌是位于西北部的一个较为闲散的政权。

2、鲜卑

鲜卑,古代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源自东胡部落,名称有吉祥与神兽的意义,指的是驯鹿。

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游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合称东胡民族。鲜卑起源于辽东塞外鲜卑山,后主要活动于内蒙古东部阿鲁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2世纪时鲜卑占据匈奴领地,称雄塞北。

3、乌孙

乌孙是汉代连接东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民族之一,乌孙人的首领称为"昆莫"或"昆弥"。公元前2世纪初叶,乌孙人与月氏人均在今甘肃境内敦煌祁连间游牧,北邻匈奴人。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人攻杀(据《汉书·张骞传》),他的儿子猎骄靡刚刚诞生,由匈奴冒顿单于收养成人,后来得以复兴故国。

4、高句丽

高句丽,中国史书中也写作“高句骊”,“高麗”简称“高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中国东方北部及朝鲜北部存在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也称高氏高丽(与韩国历史上的王氏高丽不同,王氏高丽是由后来的新罗人建立的,韩国人的祖先)。

5、扶余

扶余国,又作"夫余国"等,公元前2世纪-公元494年的民族政权,是东北地区第一个民族政权国家,前期王城在吉林省吉林市,后期王城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扶余人的祖先来自蒙古东部及俄罗斯远东的广大地区,部分聚居于今日东北和朝鲜。那里谷物丰盛,余粮颇多。扶余国从前2世纪立国到494年东扶余国被高句丽灭国为止,历时约700年。此外,沃沮、东濊都是扶余的兄弟民族。

6、邪马台

邪马台(yémǎtái)国是《三国志》中《魏书·东夷传》倭人条(通称魏书倭人传)记载的倭女王国名,"邪马台国"被认为是日本国家的起源。

早期的邪马台国以男子为王,由于2世纪末发生内乱,乃共立女子为王,名为卑弥呼,以邪马台之地为都,有弟帮助治理国家,此时的邪马台国实际是30余个倭人国家的盟主。卑弥呼女王国对其他诸国有相对统治权。卑弥呼曾在伊都国家设立一大率之官以检察诸国,并在大倭的监理之下向他国收租赋。

卑弥呼死(约248)后,又立男王,但因国中不服而复立卑弥呼之女壹与(台与)为王,内乱始定。此时已由中国传入水稻栽种和使用铁器,居民种植禾稻、苎麻、养蚕栽桑,缉麻线,制丝锦、缣绢。武器用木弓铁镞。在交换上已经是国国有市。社会已有大人、下户与奴婢、生口?之别。大人皆四五个妻子,是上层统治者,下户则有二三个妻子。两者间的地位与尊卑差别明显。但下户并不是奴隶。而奴婢和生口则具有奴隶性质。

邪马台国与中国三国时代魏国通好,两国通过带方郡频繁往来。文献记载,自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后,邪马台国派到魏戍带方郡的使节前后达4次。魏国也曾两次遣使至邪马台国,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授以金印、紫绶,封其大臣为率善中郎将等职,并赐以锦绢、铜镜、珍珠等。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邪马台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都有较大发展,且出现了文字的雏形。由於日本的第一本正史乃於西元720年所完成,因此早期的记载难免使人怀疑其真实性。而中国的史书当中,最早而且详细介绍日本国情的是魏志、东夷传、倭人条(下简称《魏志倭人传》)。

据卑弥呼於239年派遣使者经朝鲜赴魏都,献奴婢拾人及布匹等物与魏帝,获魏帝赐「亲魏倭王」的称号,与金印、铜镜等物。至於说邪马台国究竟在日本的何处,目前有两种学说相持不下。一种是九州说,另一种是近畿(奈良一带)说,至今仍无决定性的证据。倭人的生活与服饰由於《魏志》作者并不是亲眼看到倭人,而且推测倭国在浙江、福建的东边,事实上,日本九州的纬度约与江苏省相等,因此倭人传中所记载的倭人服饰究竟有多少真实性,只有待考古学来求证了。譬如说,倭人传中记载「男子不论大小,皆黥面纹身」,这一点在日本引起很大的争论,因为後代人偶及图画或书本中,都看不到有这样的习俗。但是後来在日本,约有四个地方出土的弥生土器或石棺盖的人物脸颊上,画有类似刺青的线条。

7、安息

安息帝国(公元前247年-224年),又名阿萨息斯王朝或帕提亚帝国,是亚洲西部伊朗地区古典时期的奴隶制帝国。建于公元前247年,开国君主为阿尔撒息。公元226年被萨珊波斯代替。

全盛时期的安息帝国疆域北达小亚细亚东南的幼发拉底河,东抵阿姆河。安息帝国位于罗马帝国与汉朝中国之间的丝绸之路上,成为了商贸中心,被认为是当时亚欧四大强国之一,与汉朝、罗马、贵霜帝国并列。

安息帝国是一个由不同文化组成的国家,它在很大程度上吸纳了包括波斯文化、希腊文化及其他地区文化的艺术、建筑、宗教信仰及皇室标记。

随着安息帝国的扩张,帝国首都的所在地也沿着底格里斯河由尼萨迁往泰西封,其他多个城市也曾成为首都。

8、波斯

萨珊王朝是最后一个前伊斯兰时期的波斯帝国,国祚始自公元224年,651年亡。萨珊王朝的居民称萨珊王朝为埃兰沙赫尔或埃兰。萨珊王朝取代了被视为西亚及欧洲两大势力之一的安息帝国,与罗马帝国及后继的拜占庭帝国共存了超过400年。阿尔达希尔一世建立了萨珊王朝。萨珊王朝一直统治到阿拉伯帝国入侵,伊嗣俟三世被迫逃亡为止。萨珊王朝统治时期的领土包括当今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高加索地区、中亚西南部、土耳其部分地区、阿拉伯半岛海岸部分地区、波斯湾地区、巴基斯坦西南部,控制范围甚至延伸到印度。古典时代晚期的萨珊王朝被认为是伊朗或波斯其中一个最重要及最有影响力的历史时期。萨珊王朝统治时期见证了古波斯文化发展至巅峰状态,影响力遍及各地,对欧洲及亚洲中世纪艺术的成形起著显著的作用。

9、贵霜

贵霜帝国是曾存在于中亚的古代盛国,在其鼎盛时期(105年—250年)疆域从今日的塔吉克绵延至里海、阿富汗及恒河流域。贵霜帝国在迦腻色伽一世和其承继者统治之下达至鼎盛,曾拥有人口百万士兵二十多万,被认为是当时亚欧四大强国之一,与汉朝、罗马、安息并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

小说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