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复杂的原料
这真是送上门来的生意!
但唐与柔还是很抗拒。
麻糬其实在这个时代有原型,名为麻糍,而且身体的原主人曾见宋茗偷吃过。
麻糍历史悠久,从百越时代(相当于夏朝)就有人做了。反复捶打糯米,将它变成粘稠的膏状物,再扮入糖或其他配料,蒸一下就好。若是讲究的,还会裹上甜粉。
但她所知的配方毕竟多流传了几千年,材料更多,做工更复杂,口感自然更细致。光是材料就涉及糯米粉、小麦淀粉、粘米粉,还有不同的馅料和使用染色剂,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和成本。
可毕竟只是个吃食,再贵也贵不到哪儿去。
而且这点心会增加很多饱腹感,而若是包在油纸里,做成高档糕点让人带着走,时间一长没及时吃,就会变硬,不比刚出炉来的软糯。
种种困难一比较,这生意会比雅间卖酒更难做。
预料中的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她婉拒道:“都有哥,大冬天的,食客一定想喝暖呼呼的汤。这麻薯被冷风一吹,冻成个铁球,会磕掉人的牙!而且雅间客人已经有酒了,酒的利润更高,这麻薯多了怕是会挤掉酒的利润,总体不就赚得少了吗?”
这个理由一说,却让全都有很诧异。
福满楼经常会收些时令菜谱,或让农妇来做菜,给食客吃个新鲜,可大多数人只顾自己赚银子,哪里会考虑到福满楼整体的收益?
这小丫头竟和旁人不同,还会替他们着想,这大概也是东家欣赏这小丫头的原因。
他沉默一下,才恍然道:“原来你真的只是给我吃的,我还以为……”
唐与柔扬眉,问:“以为什么?”
年轻掌柜笑道:“我当你想卖银子,只吃了一个尝味道,剩下的全给东家带走了。”
唐与柔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全都有对她是真的好,竟还会帮她将这麻薯转送给柳贾,真像个体贴的邻家大哥!
可要是等柳贾回来了,让她留在后厨当帮工,她也很头疼。
她想要的是用最轻松的方式赚更多的钱,而不是一直跟这柳贾捆绑在一起。
其实这麻糬只是她做面筋的副产物。
幼娘和豆儿的营养对于他们的生长来说完全不够。
虽然她已挣了很多银子,但这银子的大头都供了房子,手上的活动资金并不多,但其实已能让他们吃穿用度上过得很舒适了。
可两个孩子很懂事,丝毫没有成为小富翁的自觉,吃的还是黍米糊糊和面饼,连鸡蛋都打算囤着和村里人换东西,日常里总要唐与柔劝着才舍得吃。
大概是富有的时间短,他们还没适应有钱人的生活吧。
整天喝粥摄入的是淀粉类食物,只会增加肥胖和一时的力气,时间久了就成了虚胖。面筋里有植物蛋白,虽然营养成分单调了点,总比整天喝粥来得强。
面筋做法很简单,就是将小麦粉揉成面团,饧(醒)一会儿。无法参与面筋成型的淀粉会在水的作用下脱落,而植物蛋白却不溶于水。反复洗几次,一团面筋就被洗出来了。
捏成圆柱形状,切片后揉点盐巴,加入猪油和酱汁在釜里翻炒,一道酱炒面筋就出炉了!
这洗下来的淀粉不能浪费,静止后将沉淀物收集起来,就是做这麻糬的一部分原料:小麦淀粉。
小麦淀粉又称澄粉,能做水晶饺子皮,白米糕等好多东西,煮起来晶莹剔透的,是很多糕点的基础原料之一。
光有这也不够。
粘米粉的原料是从里正家弄来的。
粘米粉就是稻米磨成的粉,在村里人的口中,他们也会把稻米糊糊。那日幼娘去买羊乳时,见到里正在给小婴儿喝这稻米糊,回头她将这事给唐与柔一说,唐与柔便让她用十几个铜板,问里正买了不少。
回家拿来加水,取上面的清液后晒干,就是提纯的细腻粘米粉。若是没这么讲究,直接用米糊也可以做芋头糕、萝卜糕之类的,但会有很多米的颗粒,口感不如粘米粉细腻。
糯米粉则是去胖婶家用蛋饼换来的。
胖婶其实也是有钱人,不吝啬铜钱,而且如果直接跟她用钱来换,会显得生分了。
反正家里鸡圈里有十几只鸡鸭了,每天至少能摸到五个蛋,弟弟妹妹又经常攒着不吃,唐与柔趁着放坏前,将这些蛋和狼油一起做成了鲜香的葱花蛋饼,换来了好大一缸糯米粉。
仔细算起来,做这几个麻薯的成本也太高了点,都能抵得上半个月的饭钱了。
这些粉勉强自用,若要拿来卖钱,总不可能整天跟村里人要粉,至少得买个磨和骡子来。
还有制作过滤沉淀的工具,提着这么大的瓦罐倒来倒去,实在很累人。
可这购物计划就因柳贾没及时给银子,只能全部搁置。
而且,公输坊要来改造破屋了,院子里腾不出地方来摆弄这种东西。
麻糬不能做,但其他糕点倒是可以考虑。
既然全都有答应她,可以在后厨卖糕点,唐与柔不想浪费这个机会。
她决定去福满楼后厨,就用现有的原料做几个,反正只要味道足够好,一定能卖得出去的。
……
公输坊第一次来送木料的那天,天色已晚。
村口那些爱管闲事的婆婶们都回家吃飨食去了。即便是邻舍听见了板车被黄牛拉动的声音,只探头望了一眼,并没能引起太多关注。
毕竟冬天快到了,村里很多人都在修缮屋子,这破屋原本就破,三个小的叫了人来修屋子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说不定是遇到了好心人,没收他们银子,粗糙地修补一下呢?
然而过了一天,又有一辆板车带来了更多木头。
大太阳下,所有路过的都将这木料看得真切。
车上,圆滚滚的木头已削了树皮,看那横截面,纹理紧实,质地细密,绝对是上品木料。仔细一闻,木材的香味很新鲜,隐隐带着芳草香甜。
这么好的木材,谁家能买得起啊,大概需要上百两银子吧!
“是谁家要盖屋子?这么好的活儿没给自己村里人,竟去县城找了木匠来!还当咱是乡亲吗?”
“这往哪儿送?是胖妹子,还是张夫子家?”
“我猜啊,这一定是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