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从军行 第七十九章赏赐风波
大约在两个月之前,武煜城率领手下的四万边军,扫平了北方幽州,青州,冀州和豫州这四州的‘匪患’。以大胜之姿态,凯旋归京。
然而,现实的情况与武顺和武煜城料想的情况不太一样。
那些‘世家大族’们,并没有因为武煜城的胜利而收敛什么,反而变本加厉,号召起自己的门生弟子,一起上书陛下,拒绝朝廷对有功的边军将士进行封赏。
至于他们的理由,也是十分简单明了的——武煜城的四万边军在归京的途中,杀戮了太多的无辜百姓。若对这样的军队进行封赏,则会让天下的民心尽失。
对于这个牵强的理由,武顺是完全不接受的。
这一路上,我儿武煜城杀的都是些什么样子的人,我心里没点数吗?
你们这些文人,让你们上边疆杀敌,狗屁不是。让你们挂着羊头卖狗肉,抨击我儿武煜城,一个顶俩!
我岂能轻易地容下你们?
是而,强势的武顺完全不在乎群臣的态度,在朝堂之上,对带头出言中伤武煜城的那几名官员,立即做出了最严厉的惩罚,以儆效尤。
可惜这一次,武顺彻底失算了。
同时,也让武顺明确地看到了‘世家大族’那千丝万缕的关系网,是多么的广阔!
在严惩了那几名带头出言中伤武煜城的官员之后的第二日,整个朝堂之上,百分之八十的官员告病在家,声称无法上朝。整个朝廷,瞬间便处于了完全瘫痪的状态。
皇宫之内,御书房里,大顺帝武顺,一副勃然大怒之色。
“城儿,你说说,他们这是想干什么啊?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大理寺,国子监等各个部门,皆有超过大半的人告病在家。
这是要向我宣战吗?让我重用他们这些尸位素餐的人,却放弃对心系百姓之人的封赏?”
站在武顺对面的武煜城,听完武顺的怒吼声之后,对着武顺柔和地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此事,不能操之过急,要从长计议。先依了他们,暂不封赏边军,让他们先上朝来,恢复正常的朝政再说。”
“哼,从长计议!对于这些人,我考虑的时间已经足够长的了。当年,我就应该听从李相的话,兴兵而起,斩草除根。若真的那样做了,现在的我,应该就不会这么憋屈了吧。”武顺对着武煜城说道。
这个问题,武煜城还真的不好回答。前人之事,自己这个后人,如何评头论足?
看着武顺两翼那苍白的头发,武煜城于心不忍,对着武顺再次劝道:“父皇,朝政要紧啊!一日不上朝,这天下间,便不知道有多少的百姓要受苦啊。封赏之事,急是急不来的!
我估摸着,最多半年的时间,北方还会有战事发生!到时候,封赏之事,就由不得他们不同意了。”
武顺听后,一脸严肃之色,对着武煜城严声厉色地说道:“城儿,你说这话,可有依据?”
听到武顺的问话,武煜城瞬间惊出一身冷汗。自己光想着安慰眼前的父亲了,却忘记他的另一个身份。他不仅是自己的父亲,而且还是这天下的皇帝啊!
皇帝的眼中,不容别人有一丝的欺瞒之事。
自己身在京都,怎么可能知道边疆之事呢?除非,自己和他们仍有联系。
手握实权的皇子暗中联系边疆大将......再往下,武煜城可不敢想下去了。
只见武煜城立即跪了下来,对着武顺说道:“父皇,我对天发誓,我在北方边疆没有任何的‘眼线’。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推断,是因为儿臣熟悉黑狼部人,知道他们的作风。小败之后,他们必然会重整兵力,卷土重来的。”
“真的?”武顺听了武煜城的解释之后,对着武煜城摆出了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问道。
武煜城立即对着武顺磕了几个响头,说道:“请父皇相信儿臣,儿臣在你面前,绝不敢有一句谎言!”
武顺看着跪拜下去的武煜城,十分严厉地说道:“嗯,我一直都很相信你的!你知道的,我最不容忍的事情,就是欺骗。”
“儿臣知道,宁死不犯。”武煜城一脸坚定的说道。
武顺听后,脸上换成了一副慈祥的面孔,对着武煜城说道:“嗯,知道就好!此事,就到此为止吧。”
“你的建议,还算不错。今晚,你就代替我,去欧阳泰初和南宫凯歌的那里走一走吧。朝政要紧啊!朝廷之事,不容间断啊。”
“儿臣领命。”
武煜城接了命令,出了皇宫,便直奔欧阳泰初和南宫凯歌的府邸而去。
第二日,群臣纷纷上朝而来,朝政继续。只是对于边军封赏之事,无一人再提一句。
......
就这样,过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几日之前,诸葛无敌的‘求救信’到达了京都。
武顺看罢,便将此‘求救信’传上了朝堂,让群臣共同阅览一番。
片刻之后,武顺对着欧阳泰初说道:“欧阳左相,‘政事堂’对于此事,怎么看啊?”
左相,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事,为首相,从二品高官。‘政事堂’的五相中,最位高权重的一位。能做到这个位置,可见欧阳泰初的能力。
是而,在欧阳泰初听到武顺的问话之后,便明白了武顺的意思——这是要借题发挥啊!
‘政事堂’对此事怎么看?
没法看!毕竟在上朝之前,‘政事堂’不知道这件事啊。
是而,便见欧阳泰初出列,对着武顺搪塞道:“我们‘政事堂’也是刚知道此事,还未开始商议。不如,请陛下和群臣稍等片刻,我们...”
“欧阳左相,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军机大事,刻不容缓,你们五人就在这,赶紧商议吧。正好也让群臣都听听你们的想法和建议,向你们五个多学习学习。”武顺毫不犹豫的出言,及时打断了欧阳泰初搪塞的话语。
“这...”欧阳泰初一时语塞。
“怎么?这里不是‘政事堂’,有些话,不方便当着群臣的面说?”武顺面色一变,呈一副‘雷霆欲来’之状。
话都说到这种地步了,欧阳泰初也只好将其余四相召集起来,在朝堂之上,商议此事。
因为事关重大,仅仅用了一刻钟的时间,这五人便商量出了一个结果——请二皇子武煜城殿下,带领十万大军,即刻北上,抗击来敌。
武顺听后,对着武煜城问道:“武煜城,你觉得自己行吗?”
武煜城立即出列,对着武顺回道:“陛下,当臣子的能为国出力,是属于他的荣耀,我定当义不容辞。可是,最近这几个月里,我的名声不太好,恐怕很难召集起十万大军北上。若因此而耽误了陛下的事情,那我可就是这天下的罪人了。”
武顺一脸诧异地问道:“你名声不太好?是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了吗?”
武煜城一本正经的回道:“我失信了!上一次带兵北上的赏赐,到现在还没发下来呢。”
看到武顺和武煜城这‘一唱一和’的对话,朝堂上的群臣都明白了:一个月之前的封赏之事,武顺还没忘啊!
这是借此机会,旧事重提啊!
是而,便见武顺对着欧阳泰初问道:“欧阳左相,你看军饷一事,该怎么办啊?”
欧阳泰初也是一脸无奈之色。这是逼着自己表态啊!
说不办,得罪了天下人;说办,得罪了‘世家大族’。
这事,不好办啊!
欧阳泰初想了片刻之后,大义凛然地说道:“将士们为国作战,抛头颅,洒热血,理应受到封赏。到现在,这朝廷的赏赐还没下来,是不是这其中有的人,中饱私囊了?
待我回去之后,定然重查此事,给边军将士们一个交代。让每一名将士的内心,都能感受到朝廷的温暖。”
欧阳泰初身后的群臣听到他的之后,不由得在内心感叹道:“怪不得欧阳泰初大人能当上位高权重的左相呢,这个脸皮,真他妈的厚啊!”
“昨天,关于这封赏之事,他的牙咬的最紧,一副绝不松口的样子。今天,他的话说的最松,这事都快办成了。”
武顺听后,一脸笑意。
心中赞道:“武煜城的办法,不错啊!”
于是乎,便对着群臣义正言辞的说道:“左相的话,大家都听到了吧。回去之后,能尽一份力就多尽一份力,快点执行下去。北方的战事,可等不了太久啊!晚一天,就危险一分啊!”
欧阳泰初心道:“武顺,你大爷...”
......
散朝之后,还是御书房之内。
武顺对着武煜城,兴高采烈地说道:“城儿,痛快啊!真痛快!好久没看到欧阳泰初吃瘪的样子了。”
武煜城在一旁,笑而不语:这时候,越低调越好!毕竟这个计谋,是我出的。
片刻之后,武顺对着武煜城说道:“城儿,这一次你率领十万大军北上,任重而道远啊!”
“请父皇放心,儿臣定凯旋而归!”武煜城信心满满的回道。
武顺见到武煜城的样子之后,称赞道:“好!我等你的好消息!”
五日之后,武煜城带领十万大军,朝着北方的天横关,浩浩荡荡的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