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向天再借五百年
杨琛在这个剧组待了两天,混的熟了才知道剧组前段时间出了事故,一位烟火师助手被布置的炸药炸断了双手。
但是剧组每一天的花费都不是一个小数目,送医之后,剧组还得继续开工。
这部电影投资两千多万,算是一部大制作了。
剧组按照1:1比例仿真建造了大批荷兰战舰和明朝炮艇,千帆争渡,攻打宝岛的场景堪称波澜壮阔。
这是国内第一部展现明代战船和西方战舰海战的电影,到后来也成了唯一一部。
吴子牛导演曾经拍过《晚钟》和《南京大屠杀》,他对这种大阵仗大场面的统筹调度能力很强,剧组在他的手里像是一支椽笔,一泼墨就是一幅大写意。
不过他们这代导演总喜欢在战争中挖掘人性,这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人物一种宿命感,但整体格局的史诗感却略微被削弱了。
当然,这只是杨琛的个人感觉。他此时拿着完整的剧本,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
吴子牛看着杨琛拿着剧本坐在那里,眉头都快拧成了个疙瘩,笑道:“小琛,你可是大作家,怎么样?提点儿意见?”
杨琛闻言回过神来,连忙摆手:“吴导就别笑话我了,我充其量就是个小作家,哪能有什么意见?”
张逸平是这部电影的编剧,闻言笑道:“有什么意见尽管提,我不是那种刚愎的人,咱们互相交流嘛!”
杨琛手指挠了挠眉梢:“也算不上意见,只是一点儿不成熟的想法。”
吴子牛和张逸平凑过来:“说说看。”
杨琛斟酌着语言:“我觉得这个故事不是很完整,郑成功算是一个悲情英雄。我个人觉得,他的死亡是一个节点,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也是他整个命运的升华。但是剧本上没有这个,收复宝岛之后,接受了荷兰投降,故事就结束了。”
“小琛,这个我得说一下。”张逸平道,“郑成功的死主要还是源于两点,第一是他东征宝岛,致使郑芝龙丧命,第二则是大明永历帝被擒,后被绞死,致使大明皇统断绝。
至此,郑成功认为自己忠孝两亏,忠不能保君,孝不能侍父,最终忧愤而死。”
杨琛点头道:“这个我知道。但是从大节来讲,郑成功驱除荷虏,收复国土乃是大忠。继承祖志,光复祖业,乃是大孝。无论是风骨还是功绩,郑成功都足以称雄。千秋功过任人评说,这有什么不能拍的吗?”
吴子牛咳了一声:“咳,小琛啊,逸平的意思是,我们电影的主题还是驱除外虏,重点不能偏移。”
杨琛听到吴子牛在【外虏】两个字上加了重音,一下子明白过来:“会伤害民族感情?”
吴子牛微微点头:“最关键的是,我们这部戏是中日合拍,家丑不可外扬啊。”
杨琛顿时懂了,问道:“那也应该有个交代吧?这毕竟是一部传记电影,就这样虎头蛇尾过去了?”
吴子牛道:“我是打算到时候用春秋笔法,打上几行字幕,说一说郑成功的功绩和成就。”
杨琛无奈一叹:“我没有意见了,戴着脚镣跳舞,您们才是行家!”
“哈哈哈……”吴子牛和张逸平对视一笑,摇头叹道,“没办法啊,我们国家如今外部形势复杂,内部就更要强调团结,稳定压倒一切!”
杨琛很理解这一点,国家的伟大复兴需要经历重重坎坷,很多时候内部是由外部形势决定的。
吴子牛见杨琛有些郁闷,笑道:“小琛,有没有想法在这部戏里客串个角色?”
杨琛瞥见正走过来的赵闻卓,摇头道:“我的第一部戏还是想当主角,这次我就不跟卓哥抢了。”
赵闻卓接过助理递来的毛巾一边擦汗一边笑道:“听说有人想抢我的主角?”
杨琛笑道:“那是你听错了,都是手足兄弟,我能干这事儿?”
两人斗了两句嘴,吴子牛道:“小琛,虽然你形象很好,而且也有名气,但是第一部戏就想担纲主角是很困难的。”
杨琛道:“没事儿,我自己投了一部戏,自己当主角,马上就开拍了。”
杨琛这话一出,边上的人都很惊讶:“自己投的?”
“嗯,一部小成本电影,跟你们这种大制作没法比。”
赵闻卓比了个大拇指:“小琛,好魄力!”
吴子牛心里微微摇头,这年头儿的电影很少有挣钱的,包括他这部电影,如果不是有日方的投资,电影厂独资的话是不会拿出两千万让他拍片的。
而像是杨琛说的那种电影,没有大投资,也没有大腕儿明星。
杨琛虽然有些名气,但是太单薄,是无法吸引观众进影院的。
像这种电影,别说票房了,能不能上院线都是问题。
不过,不论如何,杨琛不仅出手大方,而且愿意投资电影,这无疑加重了在吴子牛心中的分量。
吴子牛也愿意表示亲近,笑道:“小琛,你的本职可是个歌手,我听过你的歌,词好曲好,故事也好,有没有兴趣给我们这部电影写首歌?”
杨琛闻言愣了下,脑子里忽然就蹦出一首歌的旋律来。
郑成功其人,有凌云之壮志,有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有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之倒悬,可谓一世英雄。
可惜其英年早逝,中道崩殂,使大好基业毁于一旦,实在是一大憾事!
杨琛当下取来纸笔,将《向天再借五百年》的简谱和歌词写了下来。
旁边几人见杨琛来了灵感,默默凑过来,虽然看不懂谱子,但是词儿是写的真好!
赵闻卓小声念出来:“做人一地肝胆,做人何惧艰险,豪情不变年复一年。做人有苦有甜,善恶分开两边,都为梦中的明天。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血淹没人间,安得太平美满……”
吴子牛激动道:“好,好啊!大气磅礴!气势恢宏!这歌叫什么名儿?”
杨琛道:“向天再借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