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私书公流
第18章 私书公流()
不知过了多久,月落日升,杨云体内的月华真气慢慢地收缩到各个窍穴之中,杨云睁开眼,窗外喜鹊叽叽喳喳地叫着,前院的仆妇正在打扫庭院,一盆水哗地泼洒到地上,还有远处街道上偶然驶过的车轮滚动声,似乎都比平日清晰了几分。
推开房门,深呼了一口清晨的清新空气,杨云只觉得神清气爽,全身自在。
虽然月华真经只能在晚上修炼,可是每次练完,不但感觉不到疲乏,反而像沉睡了一整晚一样,早上起来精气神十足。
按惯例出门,还是在小珍姑娘那里买了十个大包子,同时最后收了一次劣钱。现在杨云积累的劣钱已经有五六百枚,短期内足够用了。反正这个东西好收,以后用光了,任何一个小摊贩那里都能收一堆。
听说杨云不再收劣钱了,包子铺老板失望的眼神过于明显,让小珍都不好意思了,于是在给杨云的包子里,又额外偷偷多塞了一个。
一边走一边啃着包子,来到县学门口的时候,远远就看见杜龙飞在那里探头探脑。
“杨兄……你可来啦!快,快和我来,教谕大人要召见我们两个。”
看见杨云,杜龙飞一路小跑过来,满脸激动的笑容。
随手把最后一口包子丢进口里,咀嚼后咽了下去,又掏出手巾擦了擦手,才问道:“噢?折子这么快就到教谕那了?”
“也是凑巧,折子是昨天递到县学衙门里的,本来已经过了处理公文的时间,谁知道教谕大人晚上来衙门巡视,看见之后大加赞赏,今天一早就传令召见。”杜龙飞急切地说道,“杨兄,咱们还是快去吧,莫让教谕大人等急了。”
点点头,杨云和杜龙飞一道,也没进书库,直接拐去了旁边县学的院子。
县学衙门公务不多,平时也不需要升堂,教谕在后院书房浏览公文,听报杨杜二人来了,立刻就让差役传见。
杜龙飞看见教谕,连忙长揖至地,“学生杜龙飞,拜见教谕大人。”
杨云却慢了半拍才行礼,见此处不是正式公堂,只行了个半揖。
“学生杨云,拜见教谕大人。”
教谕宋亭轩细细打量了二人一会儿,慢悠悠地问道:“私书公流这个主意,是你们哪个人想出来的?”
这件事情杜龙飞可不敢抢功,他还有把柄在杨云手里呢。
“回禀大人,是学生想到的。”杨云答道。
宋亭轩点点头,折子上就是杨云列名在前。
“仔细说说看你的想法。”
“是,大人。学生家贫,平常买不起几本书,在书库中认识的学子大多和学生的情况类似。于是我就想,虽然每个人都买不起太多的书,但是大家的书合在一起,还是不少的,只是都在个人的手里,很少流通。就算有几个知交好友相互交换,但好些学子认识的人有限,未必能找到别人换书。加上一本书到手要细细揣摩,往往十天半月都是少的,大家借阅归还都很不便,索性我就想,何不让大家把书都集到书库之中,再召集几个热心学子负责统计登记,何人上缴何书,借阅何书,都像银铺记帐一样登记下来,这样所有学子不分贫富,都有书可读了。学生想到这个法子之后,和杜兄商议了一下,杜兄非常赞赏这个点子,于是我们就联名上了折子。”
宋亭轩微闭着眼睛,沉吟道:“法子倒是不错,可我问你,书只有一本,好几个学子都想借怎么办?”
“学生有一法,学子们上缴私有之书,都可获一定的点数,譬如普通的书可得一点,热门的书就可得三点。借阅之时,点数多者可优先选书。另外也要有所限制,譬如一本书借阅过十天,便要消耗点数,热门的书设的快些,普通的书设慢些,便可加快热门书的流转之。”
宋亭轩皱眉道,“如此登记之事甚重,帐薄笔墨之类县学可以支出,可是那些差役字都不识几个,当不了这个差事。学子们来干,只怕他们受不了这个繁琐,没几天就找不到人担当了。”
“这也不用担心,学生和杜兄商议过,私书公流起步最难,书库现有多少书、从学子那里能收上来什么书、收书时各订什么点数、哪些学子有书肯率先上缴,这些事情杜兄都有成竹在胸,原意担当此任。我只是出出主意,这些细致操作上的事情就远不如杜兄了。等书库中的书充实起来,有了一段时间的流转经验,这些东西都有例可循,到时候就算杜兄脱身而去,也可以用奖励点数的办法,召集贫寒学子来担任。”
“好!”宋亭轩的眼中闪出精光,“好主意!难得你二人不但有才,还有实干之能。连实施的方法都想的如此细致。本县学子中有你二人,可谓学林之幸啊。”
这个评价就很高了,尤其是在他有可能升任本府学政、秋考在即的关口。杨云都能感觉到,身旁的杜龙飞激动得浑身抖。
宋亭轩有自己的盘算,他现在正在谋任学政,虽然本府的几个县中以他的才干、政绩最佳,可是也有可能从别府外调一个学政过来,细细算来,他也只有五六分成算。
杨云和杜龙飞的折子,就像一场及时雨一样。
宋亭轩估计着,如果私书公流的事情能操办好,升学政的事情就能多上两分把握。
此时正是关键,不要说两分,就是只能多上一丝,也足以让宋亭轩郑重对待此事。
“杨云、杜龙飞……你们的折子,本官准了,你们回去马上草拟出具体操办的条陈,县学的差役全任由你们调遣,要钱要人,你们都和我说,本官一定替你们解决,希望你们齐力同心,把这件造福静海县学子的事情办好。”
杨云、杜龙飞互视一眼,“必不负教谕大人所托。”
出了县学衙门,杜龙飞突然站住,对着杨云深施一礼。
“杨兄高才,此事我愿为骥尾,一定办的漂漂亮亮的。”
杨云一笑,杜龙飞是个明白人,这个折子上上去,又获得教谕的赞赏,不怕他不尽心尽力。
杜龙飞看着杨云的身影消失,脸上的神情非常复杂。
他一向自认为是个聪明人,可是这一刻他深深地感到自己不如杨云。
杨云在教谕面前已经把话说明白了,作为想出这个主意的人,他的功已经实实在在拿到手里,而具体操办的事情就落在自己头上。
这既是给自己分功,也是脱身之术,想起操办此事的繁琐艰难,杜龙飞就一阵头皮紧。
偏偏这个事还由不得他不尽心,多少人渴求这样的机会而不得呢。
“下者劳力,中者劳智,上者劳人,不知道杨云算上者还是中者,反正我肯定是下者。”杜龙飞苦笑着想到。
杜龙飞办事情倒是雷厉风行,第二天详细的条陈就摆上了宋亭轩的案头,宋亭轩当即就批了。
到底不好意思把事情全丢给杜龙飞,而且起事之初,教谕大人的一只眼睛还始终盯着呢,于是杨云跟着忙乎了几天。
第一批四百多本书很快就收上来了,这个数量甚至出了杨云的预料。
稍微一打听才知道,杜龙飞半卖半送,把所有的存书都清了出去,条件就是买到书的人必须马上把书交到书库。
他出书的价钱实在太便宜了,而且学子转手又能把书借出来,花的那点钱就算租书也是合适的,更何况还能借阅书库中其他的的书。
私书公流的事情就这样走上了正轨,杨云也有点佩服杜龙飞,看准了机会就舍得投入,教谕宋亭轩对他也是赞赏有加。
杨云的收获也不小,收上来的书经他的手一过,立刻记忆到识海中。多了这些书,识海中经纶堂的藏书也像模像样了。
多了这些参考,尤其是那些应试的时文和点评,杨云自觉文章的功力深厚了不少,一篇策论写出来花团锦簇,中举的把握又大了几分。
实行了没两天,静海县学林之中就开始盛传这件事情,赞誉声不断。尤其是那些得到实惠的贫寒学子们,突然之间有了这么多书可以解读,简直像久旱逢甘霖一样。
就算再穷的学子,手里总还有几本书,可以交上去换取借其他书的机会,而且实在没书,也可以到杜龙飞那里帮忙登记打杂,算是变相的打工求学,干这种事情不失体面,立刻得到了许多贫寒学子的拥护。
好评逐渐从静海县,扩展到临近的县,甚至府城之中也传开了,还有临近县的学子,背着书篓赶过来的。
宋亭轩当机立断,借着公事的机会上府城运作去了。
收上来的书日渐减少,杨云也借机偷了懒,不再天天跑去县学。只有杜龙飞不得不在那里撑场面,虽然也有一些贫寒的学子为了多得到一些看书的机会,逐渐开始上手帮忙,但杜龙飞还是天天忙得团团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