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我叫高士新
“呃……这怎么好意思?”
李愚的脸有些红了,他没想到自己会如此狼狈,在一个陌生人面前这样风卷残云般地大吃,实在是有些斯文扫地。他从前也不是没有挨过饿,但这一回实在是饿得狠了,这才失去了自制力。
“没关系,年轻人能吃是好事。”老者笑着说道,“小兄弟,我觉得你不是午饭没吃,是不是连早饭都没吃啊?”
“嘿嘿,老先生真是目光如炬。”李愚含含糊糊地应道,他心说,如果我告诉你我已经有38o年没有吃东西了,你还会这样淡定吗?
把糕点吃了个七七八八,李愚算是缓过劲来了,脸上也泛出了光彩,不复是刚才那种面有菜色的样子。茶楼的伙计送来了刚泡好的茶,老者亲自给李愚倒上了一杯,李愚连忙行礼道谢。肚子填满了,李愚就显得从容多了。
“还未请教老先生名讳。”李愚说道,吃了人家的东西,总得知道对方是谁吧,聊天不就是这样开始的吗?
老者道:“我叫高士新。”
“哦,原来是高老先生。”李愚点了点头,心里嘀咕着,这位老汉只报名字,不说来历,没准是个家喻户晓的大人物,只可惜自己对这个时代没有丝毫了解,想问也无从问起,只能装傻了。
看到自己报出名号之后,李愚并没有什么异常的表现,高士新心里也犯起了嘀咕。自己的名号在寻常人那里自然算不上什么,但对于搞古玩收藏的人,至少在渝海市的境内,怎么可能没有听说过呢?如果要说眼前这个年轻人不是搞收藏的,刚才听他跟那个摊主孙山一番对话,却分明对这一行当门儿清。莫非,这是一个刚从外地来的鉴赏家?
“看小兄弟这装束,好像是道家弟子?”高士新试探着问道。其实李愚的服装和道家相去甚远,但他头上有髻,衣服也是明朝风格,搁在现代人的眼里,只能往道家那里去猜测了。
李愚支吾道:“我也不算是道家的正宗弟子……不过,小时候家里人把我送进观里,倒一直是跟着道门的师傅学艺。这不,刚刚奉师门之命下山来游历,对世事人情多有不解之处。”
“你叫什么名字?”高士新问道。
“晚辈叫李愚。”李愚答道。
“李鱼?哪个鱼?”高士新追问道。
“是愚蠢的愚。”李愚道。
“应当是大智若愚的愚吧。”高士新笑道,“这个名字,想必也不是你父母取的,听起来有些道家的味道。”
“正是。”李愚顺着高士新的话回答道。他本是一个孤儿,是韩智从路边捡回去的,李愚这个名字,也是韩智所取。韩智给他取这个名字的时候,的确存着大巧如拙、大智若愚的想法。高士新一下子能够猜出这个名字的真实用意,可见也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两个人闲聊了几句,高士新把话头扯回到了手镯上,说道:“你刚才给那摊主看的手镯,能让我观赏一下吗?我刚才在旁边看了一眼,没看太清楚。”
“高老先生请看。”李愚掏出镯子,递给高士新,说道。
高士新接过镯子,从兜里拿出一个放大镜,开始端详起来。他的真实身份是渝海大学历史系的教授,渝海市文物协会的副主席,见识远非孙山那样的小摊贩可比。孙山能够看出来的,也就是镯子是纯金质地,做工精美,而高士新却能够从一些细微之处看出所用的工艺,进而判断出这是真正的古玩,还是今人仿冒的赝品。
看到李愚此前说过的“汝良”两个字时,高士新放下放大镜,看着李愚,问道:“小兄弟,我听你刚才说这个‘汝良’是指万历年间的名匠丁汝良,这个名字我过去从来没有见过,你是听谁说的?”
“是我师父所言。”李愚眼也不眨地把事情推到了自己那个子虚乌有的道士师父头上去了。丁汝良其人的名号在当年颇为响亮,时隔3oo多年,今人没有听说过,也不奇怪。毕竟当年的匠人是没什么地位的,很少有人会为他们树碑立传。
“这倒是挺有意思的。”高士新信以为真了,从手镯的制作工艺上看,这的确是明朝的古董,这意味着“汝良”这个名字应当是真实的。如果能够考证出一个文献上未曾记载过的古代匠人,也不失为收藏界的一段佳话,高士新是很乐意去做这件事的。
“你师父是哪个道观的,他的道号该怎么称呼?”高士新问道。
李愚摇了摇头,道:“这个恕晚辈不便透露。我师父是个隐者,不喜俗世,所以他临死前叮嘱我下山之后不得透露他的名号,还请高老先生见谅。”
“哦,原来他已经仙逝了……”高士新叹了口气,人家说到这个程度,他也不便再追问了,看来有关这个丁汝良的事情,只能找其他资料作为佐证了。
“这个镯子,是你师父留给你的遗物?”高士新换了个问题,向李愚问道。
“是的。”李愚答道,既然这是一个最能够被别人接受的答案,他又何必去否认呢?
“你打算出手?”高士新继续问道。此前李愚曾拿出这个镯子向孙山询价,显然是打算卖掉的,所以高士新这样问并不算唐突。
李愚点点头承认了。
“你打算开个什么价呢?”高士新道。
李愚摇了摇头,道:“老先生,我自幼与师父生活在深山里,连世间的钱长成什么样都不知道,所以也不知道这件宝物能卖多少钱。老先生见多识广,能不能帮晚辈估个价呢?”
“你是说,这是你第一次出山?”高士新有几分惊讶,这都什么年代了,居然还有人生活在山里,快2o岁了都没有见过钱是什么样子,这让人怎么相信?不过,相比说李愚是从一个山洞里钻出来的4oo岁的老妖怪而言,前一个说法至少还更合理一些。
李愚又点了点头,他决定从现在开始给自己洗白身份,自幼生活在深山道观里,师傅是一位隐者,自己第一次出山,这个说法至少在逻辑上是自洽的,与他的服饰、装束和语言等等,也都能够吻合。
高士新接受了李愚的解释,他把注意力重新转回到手镯上,看了许久,然后说道:
“老实说,明代的金镯子,不算什么稀罕物,在文玩市场上卖不出太高的价格。但你这个镯子做工非常精美,是我所见过的最为精美的一个。镯子上四条游龙用这么细的金线掐丝编成,如果保存不当,几百年下来,很多花纹就会磨损了,而你这个丝毫没有磨损的痕迹,堪称精品。
你说的这个万历年间的名匠丁汝良,我过去没有听说过,也不知道他的作品能卖什么价钱,所以,你让我估价,我一时还真说不好。”
“我明白。”李愚道,“我是想问,老先生您有没有兴趣接手?”
“我?”高士新点点头道,“当然有兴趣。”
“您打算出什么价?”李愚道,“只要您说的价钱合适,这个镯子就让给您了。”
“让我出价的话……”高士新犹豫着,以他的判断,这个镯子如果拿到拍卖会上,没准能拍出1oo万的高价,但也可能连1o万都卖不出,毕竟古玩这种东西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如果他自己收藏,那么花1oo万就有些不值了,3o万左右,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价位。但如果自己这样说,对方会不会觉得自己为老不尊,想骗一个孩子的宝贝呢?
想了一会,高士新决定实话实说了,捡漏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他也不想让眼前这个年轻人对自己的节操心存鄙夷,他说道:“如果是我来收,最多只能出到3o万。如果你觉得这个价钱不合适,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个古玩店,我估计他们起码能出到5o万的样子。”
“2o万,归您了。”李愚毫不犹豫地在高士新开出的价钱上又减下了1o万。相比他的预期而言,高士新开出的3o万元已经是十分厚道了,他应当知足。他看得出来,高士新应当是个有本事、有影响力的人,为人也颇为正派,这样的人是值得自己去交好的。
让出1o万的利润,对于现在还是一文不名的他来说,看似一笔巨款,但李愚丝毫没有舍不得的感觉。他知道,自己要在这个举目无亲的陌生世界里生存下来,就必须要重新构建自己的人情关系网。而建立人情关系的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别人让渡利益。
从古到今,一个一毛不拔的人,都是无法成就大事的,李愚对此非常清楚。
——————————————————
新书期间,只要有存稿,基本是早晚八点各更新一章。橙子一章一般都是3ooo字,和那些一章2ooo字却号称爆三更的不是一码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