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你疯了!

加入书签

卸下钱,让假道长和徐浩然等人赶紧吃饭。

韩平安借他们吃饭的功夫,回到内宅书房,抓紧时间看监军老爹让隐娘带回来的信。

等把信看完,假道长等人也已吃饱喝足。

时间很紧,韩平安让他们先别收拾,简明扼要地介绍起过几天发生的一切。

假道长早就知道,只是知道的没这么全面,不是很吃惊。

徐浩然、黄博文和余望里则惊的差点掉下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曹都满为何要劫杀韩侍御,又为何要叛乱……”

“他是曹勿烂的三儿子,却不被曹勿烂喜爱,大都督之位将来怎么也轮不着他来承袭,一直心存不满,于是在一个名叫何达姆的粟特文书的蛊惑下铤而走险。”

余望里定定心神,不解地问:“他反叛是为承袭叶勒大都督之位,可劫杀韩侍御又有何用。”

“有用,如果猜的没错,他们一定是蒙着面去劫杀的,并且打算嫁祸于人。”

徐浩然想了想,接着道:“他或许早做好了韩侍御遭遇不测之后,再领着那些劫杀过韩侍御的部下,协助我大军平乱的准备。”

崔瀚和陈驿长推荐的人果然没差,这么快就猜出了个大概。

韩平安暗赞了一个,苦笑道:“被徐少府猜中了,他准备得手之后贼喊捉贼,打着给我爹报仇的幌子,抢在平叛大军赶到白沙城前,把他爹和他那些兄弟都杀了,来个死无对证。”

余望里终究年轻,之前也没在军中呆过,依然想不明白,一脸茫然地问:“在下实在想不通,难道他不怕平叛大军赶到之后,连他一起杀?”

徐浩然沉吟道:“他当然害怕,但对他而言这个险还是值得冒的,富贵险中求嘛。”

余望里追问道:“此话怎讲?”

韩平安并没有解释,依然看着徐浩然。

徐浩然找到了当年帮监军大人彻查贪墨案、整肃军纪时的感觉,很快就进入了状态,解释道:“道理很简单,既然是羁縻大都督府,自然要有羁縻大都督。

他们反叛,我们自然要平叛,但不可能把叶勒王的血脉赶尽杀绝,平完叛之后还是要挑一个听话的曹家人承袭大都督之位。”

见余望里似懂非懂,不想被韩平安小瞧的黄博文补充道:“安西这么大,像叶勒部这样的蕃胡那么多,可我们安西四镇加起来才两万余兵,所以对待这种事要慎之又慎。不然其他羁縻大都督、羁縻州刺史一定会兔死狐悲,甚至可能会反叛。”

余望里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原来那些首领是一个盯着一个啊。”

“这只是其一。”

徐浩然想了想,忧心忡忡地说:“如果军中有人与他勾结,助他一臂之力,那这个叶勒大都督他一定能做上。”

余望里又问道:“军中的那些人为何要帮他。”

想到那些曾经的同僚,徐浩然五味杂陈地说:“好几年没打仗,不管这叛乱是谁发起的,只要把乱给平了,这个能加官进爵的平叛大功不就到手了么。”

“不止加官晋爵,”韩平安看着手中的信,冷笑道:“曹都满很大气,答应事成之后献银钱五十万文。”

“献给谁?”

“曹都满也不晓得,这些事都是一个叫何达姆的粟特幕僚帮他居中联络的。”

“何达姆人呢?”徐浩然急切地问。

“死了,而且死的很蹊跷。”

“怎么个蹊跷?”

韩平安把信推到他面前,无奈地说:“何达姆原本都被游奕队给生擒了,可惜我爹当时忙于平乱,顾不上甄别其身份,赶到白沙城之后把他与别的叛贼关在一起,等曹都满招供了再去找时,发现他已经被人勒死了。”

黄博文问道:“谁杀的?”

“当时只收缴了那七十多个叛贼的兵器,连手脚都顾不上捆绑,就这么一股脑关进一个大院子,乱哄哄的,根本没法儿查。”

“谁负责看押的?”

“我爹那会儿要率最能战的守夜人和游奕人弹压,只能把那些叛贼交由率先赶到白沙城的三十来个边军看押。带队的是一个名叫钱崇厚的旅帅,还有一个名叫刘三根的火长。”

韩平安看了看若有所思的假道长,补充道:“曹都满叛乱当天,他们二人在军城当值。是头痛烽升起狼烟之后,奉李将军之命火速前往查探的。”

难道军中真有内鬼,难怪“韩三疯”说要做的事很凶险……

黄博文听得暗暗心惊,下意识看向徐浩然:“徐兄,你认不认得钱崇厚。”

“我管了好几年粮,怎可能不认得。”

徐浩然想了想,接着道:“当年那么多人贪粮饷,唯独钱崇厚洁身自好,该上交的上交,该下发的都发给部下,团内士卒对他极为拥戴,连大将军和韩侍御都夸过他爱兵如子。”

黄博文追问道:“那个刘三根呢。”

“刘三根很重义气,曾做过李将军的亲卫。”

“韩侍御没得罪过他们吧。”

“没有,当年韩侍御整肃军纪,大将军和李将军见要杀那么多人,于心不忍,都去找韩侍御求情。那会儿真是人心惶惶,谁也不敢多说一句,就刘三根拍手叫好,逢人便说杀的好,早该杀了。”

黄博文没有再问,回头看向坐在身边的韩平安。

“这个钱崇厚可不可疑,现在没法儿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真有内鬼,其官职绝不会低,起码是个旅帅。”

韩平安拿起假道长的酒葫芦,给自个儿斟上半碗葡萄酿,接着道:“我爹在信中还提到一件事,曹都满在率一百多叛贼试图劫杀他时,马队卷起那么大的尘土,驻守狼牙峰的烽帅烽子肯定能瞧见,但他们竟迟迟不点狼烟。直到守夜队一举击溃叛贼,他们才点上了。”

只有在军中干过的人,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徐浩然惊出了一身冷汗,楞了好一会儿才低声问:“这些事大将军知道吗?”

“何达姆蛊惑曹都满叛乱,军中可能有内鬼,这么大事怎么能瞒大将军。毕竟曹都满都已经被生擒了,想瞒也瞒不住。但狼牙峰迟迟不点狼烟的事,我爹没告诉大将军。”

“为何不告诉。”

“因为告诉大将军也没用,虽然那么多守夜人和游奕人都瞧见了,但口说无凭,你得拿出实据。”

狼烟不是没点,只是点的早与晚。

这人啊,又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那些没战事屯田、有战事上阵打仗的边军,因为太穷了早就眼红守夜人和游奕人,双方本就不对付。

真要是把这事闹到大将军面前,到时候只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毕竟时辰这东西没法儿证实。

想到这些,徐浩然不禁点点头。

韩平安不想在这做无谓的猜测,从怀里取出一本账册,轻轻放到他们面前。

“四位,其实这个案子不难查,我爹和崔明府之所以一筹莫展,一是时间太过仓促,二来事情太多分身乏术,三是顾虑太多,束手束脚。”

“三郎,这是……”

“这是我草拟的彻查办法,你们照着上面做就行了。从查米法台之死着手,因为试图谋害我和我爹这两条看似完全没关系的线,都交汇在米法台这儿。”

生怕他们不明白,韩平安又强调道:“话说米法台死的正是时候,不然我们真师出无名。接下来就看四位的了,我要搞清楚他死前见过哪些人,说过哪些话,做过哪些事……

不但要找到问到相关的人,更要相互验证,看有没有人撒谎,看那些人的供词有无自相矛盾之处。

我们要搞清楚他家一共有多少人,多少伙计,多少学徒,多少武士,这些人过去一个月都在忙什么。

要搞清楚他的社会关系,也就是他有哪些亲朋好友,有哪些生意上的伙伴。要把他的往来书信,他家的账本,只要与他有关的一切全带回来!

总之,我们要把他查个底儿朝天,就算在他家没大收获,他的那些同伙也会坐不住!”

从来没听说过这么查案的,看着账本上那一条条细则,一直没开口的假道长抬起头,提醒道:“三郎,都说吃柿子挑软的捏,但粟特人并非软柿子。”

“假道长,你担心什么。”

“个个都以为这座城以前是叶勒王的,其实这座城最早是粟特商人建起来的,是后来被叶勒部抢占的。”

生怕“韩三疯”不当回事,假道长把碗轻轻放到一边,强调道:“你知道城里有多少粟特人吗,知道那些粟特贵族养了多少武士吗?

我觉得不管米法台是怎么死的,也不管他们多想把凶手揪出来,都不会轻易让我们插手。”

粟特商队由于要走东跑西、走南闯北,确保货物和人的安全必须放在首位,所以他们非常注重培养武士,可以说他们就是武装商团。

韩平安知道假道长担心闹出乱子,轻描淡写地说:“实不相瞒,这一点我早想到了,他们明天一定会阻扰,不过崔明府和陈驿长早有准备。前几天召集的边军并没放归,李将军还在城楼上坐镇呢。”

粟特人要么不闹事,一旦闹起事远比叶勒部可怕。

他们有钱,有粮,有武士。

他们有很多族人在内附大唐的西域各部首领那儿担任文书和贵族,甚至在葱岭西边的大食、雪山上的吐蕃、北边的回纥和几千里之外的长安都有人。

打过你,他们用钱平事。

打不过你,他们能用钱砸死你。

不就是收买几个能征善战的部落来攻,或者收买几个能在朝廷上偏袒他们的大臣么。

假道长跟粟特人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对他们太了解了,惊问道:“三郎,你是说他们如果阻扰,我们就调兵弹压?”

“假道长,你有没有想过,米法台胆敢谋害我和我爹,连曹都满那个贪生怕死之徒都胆敢叛乱,这说明什么?”

“说明什么?”

韩平安紧攥着拳头,咬牙切齿地说:“这说明外面的那些人没以前那么怕我们了,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立威。不然过不了多久,就会冒出第二个乃至第三个米法台曹都满!”

他说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且充满杀气……

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假道长愣住了。

余望里听得热血沸腾,黄博文若有所思。

徐浩然更是忍不住问:“三郎,这番话是谁说的。”

“我说的,崔明府和陈驿长都觉得有道理。他们晚上之所以没来,就是因为要去向李将军禀报明天查米法台案的事,我相信李将军一样会觉得有道理。”

“三郎,大将军也是粟特人。”

“我知道,但他不是不在么,所以我们动作要快,不然等大将军回来就查不成了。”

“三郎,你疯了!”

“假道长,我本来就是个疯子,你又不是今天才认识我。”

………

PS:有书友反应发的本章说无缘无故没了,在此说明一下,老卓只嫌本章说少,感觉没书友留言像是在玩单机,怎么可能嫌本章说多,更不可能去删,应该是被点娘给吞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

小说相关阅读:
>